365体育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联合党委宣传部党支部赴扬州开展党日活动

发布者:庾添发布时间:2023-11-22浏览次数:604

11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前往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开展党员活动。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隋代时第一次全线贯通,元代完成第二次大沟通。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为确保漕运安全,达到稳定政权、维持统一目的,由国家开凿和管理的人工运河。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和演变,它成为伟大农业文明的运行核心,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促进了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按照工程系统类别分类,展示了由水源工程、水道工程、工程管理设施和运河附属建筑等组成的大运河遗产基本框架,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水利的科技成就。

党员同志们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了沉浸式党员学习活动。大运河的水源工程复杂庞大,特别是元代的第二次大贯通,因为没有合适的水源,元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无法直通京城,从南方运来的货物只能在通州上岸,再转陆路运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解决通州到京城的最后一段漕运,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利用自然地势,自昌平引白浮泉、玉泉等十大泉水为源,凿白浮瓮山河、长河进城,中间以瓮山泊(昆明湖)、积水潭等湖泊调蓄,构成了具有完善的水量蓄积与调节功能的水源工程,保证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同时也塑造了北京的城市水系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宣传部的党员同志实地模拟地形图水源走势,感受到水源贯通的艰难;认真体察京杭大运河贯通后的格局,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创造伟力和水利规划的最高水平;体会到水源工程作为大运河沿岸城市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党员同志们对水道工程、重要的工程管理设施、运河附属建筑物等细致观察、学习、探讨,深刻感受到扬州大运河博物馆作为中国大运河起到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从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呈现着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运河两岸的美好生活、运河全线的文化遗产和全球运河城市的交流互鉴。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超高的水利规划水平、科技水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员同志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结合专业特长,做好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工作,为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利用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阎秀芝;摄影:杨冬梅;审核:赵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