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

图片

【科技日报】这里涌现出一批“科技达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侧记

发布者:魏艳发布时间:2016-07-22浏览次数:768

《科技日报》20167227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在校期间,成功申请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自学3D打印技术,自制3D打印机;参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学校创新创业课题2项;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今年暑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王康,带着诸多成绩与荣誉告别母校,走上社会。

  一位高职学生,何以成为校园“科技达人”?王康说,“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恩师们的倾心指导、倾力相助,成就了今天的我。”

善发现:从各种“不方便”中捕获灵感

  “我的小发明,大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灵感,而学校科技协会定期的‘头脑风暴’会对这些灵感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进而付诸实施。”王康说。

  比如春天和同学出去骑行踏青,用手机导航很费电,王康就和科技协会的小伙伴们坐到一起,讨论如何延长手机续航时间,最终设计出骑行发电装置,通过风车和太阳能电板蓄电。王康说,“这样在任何天气情况下,既不会迷路,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啦!”

  还如,在酒店兼职的同学回来抱怨每天要擦洗大量的高脚杯,“宽口的还好应付,遇到窄口、细长身形的杯子,很难洗干净。”王康听后思量:何不做一种高效的刷杯子工具?经过分析和不断尝试,他和同伴做成了螺旋式杯刷,通过手握力度控制旋转速度,“涂了清洁剂的刷头在杯子里高速旋转,清洗速度快很多。”不久,一种手握螺旋式杯刷成功申获实用新型专利。

  从生活中的各种“不方便”捕捉灵感,使得王康的“小发明”立足于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201510月第十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王康发明的一等奖作品“气动摩擦离合制动器检测装置”,可以提升不同规格、批量较大的离合器检测效率,很适合中小型企业对检测成本的控制需求。

苦钻研:对难题带着一股韧劲

  王康对于科技创新的热爱近乎执著,面对难题也带着一股韧劲。大一加入学校的科技协会,看着学长们自制的3D打印机“很好玩”,于是开始了自学:在网上搜索3D打印相关知识,“打”入国内知名3D打印交流论坛,向专业教师请教实际操作问题……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可以给同学们培训arduinosolidworkUG等三维绘图软件,科技协会在学校创业街的3D打印社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在参加创新项目活动中,王康意识到自己专业的局限性,又开始自学电气类知识,并不时向控制技术学院专业老师李霞请教PLC、单片机原理等。2015年“发明杯”,王康有3件作品获奖,一个申报了发明专利的一等奖作品“可变轴距飞行器”,就来源于控制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李霞的一个课题。

李霞说,“当时,需要对航拍飞行器进行改造,但我的专业知识解决不了机械部分的问题。”于是,团委老师推荐了当时就读大一但已经做了不少东西的王康。

  项目要求提高航拍飞行器的稳定性并延长电池续航时间。通常情况下,飞行器越大,拍摄时稳定性越好,但也更费电。如何解决?2个多月里,王康一头扎进图书馆和科技协会的小小办公室,确定思路、绘制图纸、模拟试验,最后,通过轴距变化来控制飞行器的体积。

“创”氛围:“科技达人”是这样炼成的

  王康所在的科技协会,是无锡市十佳社团,李霞评价这个社团的成员,“自觉、好学,敢想、会做”。

  近两年来,科技协会申获了12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占全校申获总数的一半以上;多半成员参加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且成绩不俗。“今年,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4个一等奖赛项中,都有我们科协的成员。”王康说。

  其实,科技协会之所以出“能人”,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无关系。

  早在十多年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就把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逐步形成课堂教学、项目训练、科技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教育特色。

  王康申请专利的最初动力,正是学校鼓励创新的单项奖学金制度。学生手册上,有单项奖学金评定细则,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获奖等都可以申请。自大二以来,王康靠写专利一共申请了一万多元奖学金。

  “我们不仅配备指导老师,还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必要的实训设备和资金支持。200411月以来,学校一共有500多个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参与学生近3000人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华坚说。